别吃,寄生虫多达上千条!武汉公园连夜清出130多斤
别吃,寄生虫多达上千条!武汉公园连夜清出130多斤
别吃,寄生虫多达上千条!武汉公园连夜清出130多斤一串串(yīchuànchuàn)粉红色的“葡萄”
7月2日晚,长江日报记者在解放公园1号湖看到,环湖浅水中插(chā)着许多长短不一的(de)竹竿,一些福寿螺趁着夜色爬上去产卵。身着水裤(shuǐkù)、头戴头灯的工作人员将其捕获,并将附着在竹竿上的粉红色卵块清除(qīngchú)。
湖中设置了几个诱捕福寿螺的地笼(dìlóng),当晚,工作人员一共清理(qīnglǐ)出3筐福寿螺,合计67.5公斤,2300余只。
地笼捕获的福寿螺。李子云 摄(shè)
解放公园管理处园林养护一部负责人蓝松涛说,它们啃食水生植物,挤占本土螺类生存空间,还在水边(shuǐbiān)随处产卵,不仅影响公园景观,而且不易(bùyì)清除。大量粉红色卵块,也令游客(yóukè)感到不适。
今年5月,该园启动福寿螺综合治理行动,除了日常插竹竿、下地笼,每月还有8次集中(jízhōng)清理。近期为了清除附着力强的卵块,还用(háiyòng)上(shàng)了高压水枪和改进版直角锅铲。
产在水生植物(shuǐshēngzhíwù)上的福寿螺卵块,为清除卵块,旁边已有茎叶被(bèi)截除。记者明眺生 摄
截至7月2日晚,共(gòng)清理福寿螺21万余只,卵块2万余块。
一只福寿螺可藏寄生虫(jìshēngchóng)上千条
福寿螺(luó)原产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,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进我国(wǒguó),后因(yīn)口感不佳且携带寄生虫,逐渐被市场(shìchǎng)抛弃,从养殖场所扩散到野外各种水环境中。缺少天敌制约的福寿螺繁殖迅速,数量激增。2022年,福寿螺被列入我国《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》。
解放公园湖中插着的竹竿上附着有福寿螺卵块。记者明眺生(shēng) 摄
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,包括血吸虫、肺吸虫、管圆线虫等,生食(shēngshí)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极易感染寄生虫病,严重时可导致死亡(sǐwáng)。
湖北(húběi)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院长李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福寿螺的繁殖(fánzhí)期为5月至9月,在武汉乃至湖北省水域,一只雌性福寿螺一年可(kě)繁殖2.5代至3代。这几代(jǐdài)福寿螺的繁殖叠加,一年最多可产螺32.5万余只。
经前期排查,全市共有51座(zuò)涉水(shèshuǐ)公园发现福寿螺踪迹。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,这51座涉水公园均开展了福寿螺综合治理(zhìlǐ)行动,治理行动将持续至9月。
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(xiāngsì),个体大、食性广、适应性强(qiáng)、生长繁殖快。为防止大家认错误食,下面这份小贴士送给大家。
若发现福寿螺或(huò)粉红色卵块
请立即联系当地(dāngdì)养护管理部门
切勿随意触碰、丢弃或放生(fàngshēng)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(zài)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
一串串(yīchuànchuàn)粉红色的“葡萄”
7月2日晚,长江日报记者在解放公园1号湖看到,环湖浅水中插(chā)着许多长短不一的(de)竹竿,一些福寿螺趁着夜色爬上去产卵。身着水裤(shuǐkù)、头戴头灯的工作人员将其捕获,并将附着在竹竿上的粉红色卵块清除(qīngchú)。
湖中设置了几个诱捕福寿螺的地笼(dìlóng),当晚,工作人员一共清理(qīnglǐ)出3筐福寿螺,合计67.5公斤,2300余只。

地笼捕获的福寿螺。李子云 摄(shè)
解放公园管理处园林养护一部负责人蓝松涛说,它们啃食水生植物,挤占本土螺类生存空间,还在水边(shuǐbiān)随处产卵,不仅影响公园景观,而且不易(bùyì)清除。大量粉红色卵块,也令游客(yóukè)感到不适。
今年5月,该园启动福寿螺综合治理行动,除了日常插竹竿、下地笼,每月还有8次集中(jízhōng)清理。近期为了清除附着力强的卵块,还用(háiyòng)上(shàng)了高压水枪和改进版直角锅铲。

产在水生植物(shuǐshēngzhíwù)上的福寿螺卵块,为清除卵块,旁边已有茎叶被(bèi)截除。记者明眺生 摄
截至7月2日晚,共(gòng)清理福寿螺21万余只,卵块2万余块。
福寿螺(luó)原产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,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进我国(wǒguó),后因(yīn)口感不佳且携带寄生虫,逐渐被市场(shìchǎng)抛弃,从养殖场所扩散到野外各种水环境中。缺少天敌制约的福寿螺繁殖迅速,数量激增。2022年,福寿螺被列入我国《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》。

解放公园湖中插着的竹竿上附着有福寿螺卵块。记者明眺生(shēng) 摄
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,包括血吸虫、肺吸虫、管圆线虫等,生食(shēngshí)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极易感染寄生虫病,严重时可导致死亡(sǐwáng)。
湖北(húběi)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院长李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福寿螺的繁殖(fánzhí)期为5月至9月,在武汉乃至湖北省水域,一只雌性福寿螺一年可(kě)繁殖2.5代至3代。这几代(jǐdài)福寿螺的繁殖叠加,一年最多可产螺32.5万余只。
经前期排查,全市共有51座(zuò)涉水(shèshuǐ)公园发现福寿螺踪迹。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,这51座涉水公园均开展了福寿螺综合治理(zhìlǐ)行动,治理行动将持续至9月。
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(xiāngsì),个体大、食性广、适应性强(qiáng)、生长繁殖快。为防止大家认错误食,下面这份小贴士送给大家。


若发现福寿螺或(huò)粉红色卵块
请立即联系当地(dāngdì)养护管理部门
切勿随意触碰、丢弃或放生(fàngshēng)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(zài)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